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。這句諺語來形容杭州的夏天,真是再貼切不過了。
  昨天大暑,是一年裡最熱的節氣,雖然馬上有颱風救急,但偶爾來訪的颱風也抗不過整個夏天。
  醫館君一想到接下來幾個月,都要在空調房裡度過,還蠻擔心自己的身體的:冷風對著脖子吹,頸椎真當難受;進進出出,冰火兩重天,胃口都被折騰沒了;天一熱,失眠接著來,工作效率下降;小孩子跟著疰夏,夏天未過半,人已瘦一圈……
  這些問題,說病又不像病,但卻讓慢長的夏天特別難過。
  有沒有對付它們的“度夏神器”?
  下個禮拜,有省中醫葯管理局倡導的“中醫,走進生活”活動。本報微信“浙江名醫館”聯手省立同德等杭城6家大醫院,推出一系列近百種免費中醫養生治病體驗。今天起,大家向錢江晚報微信浙江名醫館發送關鍵詞“體驗中醫”,就可以來報名啦。
  大家可以就近選擇體驗的醫院。這6家醫院分別是:省中醫院、省立同德醫院、省新華醫院、省中山醫院、杭州市中醫院、杭州市紅會醫院。
  測一測體質
  氣虛的人別吃發汗感冒藥
  中醫有句名言,“上工治未病,中工治已病”。在中醫看來,要治未病,就要先進行體質辨識,然後根據不同體質進行相對應的調養。
  很多人可能在網上做過類似的測試,回答百來道題目,最後告訴你,中醫9大體質的分類中,你是屬於哪一類。
  光有這個結論肯定是沒用的,關鍵是接下來派什麼用場。本報微信“浙江名醫館”推出的體質辨識,可不是那麼簡單。
  此次免費體驗中,省中醫院、省新華醫院、省立同德醫院都有這項體質辨識的項目哦,如果你想夏天進補,或者避免吃錯感冒藥,最好先搶個免費的名額,去醫院測一測。
  省同德醫院呼吸科的柴秀娟主任中醫師,是浙江省中青年名中醫。她告訴醫館君,中醫給人看病時,都是從個體的體質出發的。搭脈、問診,不但為了治病,其實最先一步是為了判斷你的體質。哪種藥可以用,哪種藥不能用,醫生心裡基本就有數了。
  柴醫生遇到過一位在杭州教英語的外教,感冒了,自己買了點感冒藥,結果白細胞降到非常低,差點讓醫生懷疑他患上了白血病。
  柴醫生叫停他用的感冒藥,一周之後複查,這位外教老師的白細胞升上來了,才解除警報。
  “那些屬於氣虛體質的人,一旦感冒,特別會出汗,這種人最好不要吃泰諾、白加黑這類感冒藥,也不能用蒙被子捂汗的方法,薑湯也不能喝。”柴主任解釋說,因為本身氣虛的人,即使健康時,也易出汗,若感冒體弱之時,服用了作用發汗的感冒藥,氣更虛,反而加重感冒癥狀,嚴重的還會像這位外教這樣,白細胞急驟下降,抵抗力會受到重創,使疾病雪上加霜。
  除了治病,不同體質怎麼養生也是一門學問。
  腎內科主任魯盈,經常碰到病人問,魯醫生,我要吃些什麼補補?紅參能不能吃的?西洋參能不能吃?
  “腎病病人,氣陰兩虛的比較多,紅參吃了反而氣更虛,對康復不好。”
  都說夏天要清補,有些人就打算吃西洋參,但是魯醫生說,對氣虛的人,夏天這種溫陽的環境反而是有利的,所以西洋參、蓮心這些補品就不適合。
  “夏天是耗氣的季節,生曬參就不錯,能補氣,也不熱。”魯盈說,通常認為夏天不適合吃參,但是很多腎病病人,都伴有高血壓,夏天血壓會偏低,吃參不怕血壓高,而且可以補氣。
  聽一聽貼心話
  女中醫是這樣保養的
  夏天,很多孩子容易疰夏,人瘦一圈不說,秋冬天還容易生病。看到孩子瘦下來,家長可能急著要給孩子補身子。
  “小孩子,胃口很重要,一定要鼓足胃氣,乾乾凈凈吃就好,大魚大肉反而傷胃氣。”兒科副主任陳婉姬接觸到的很多容易感冒、哮喘的孩子,普遍有氣虛的情況,出汗多、不愛玩、膚色也沒光澤。
  遇到這樣的孩子,陳婉姬就會告訴家長,飯桌上多些健脾開胃的食物,比如山藥、荸薺;高蛋白的食物少吃,雞蛋的話水蒸蛋比白煮蛋好,儘量適應孩子的腸胃功能。
  省立同德醫院兒科也有專門的小兒調理專科門診,體質差、容易生病的孩子,醫生會根據孩子的體質,再綜合考慮臟腑、氣血的狀態,開一個調理方。
  女孩子可能比較關心,中醫怎麼美容。
  同德醫院婦產科的劉瑋副主任中醫師,皮膚很好,沒有雀斑,醫院里很多女同事都知道她很會保養。
  “我屬於氣陰不足,容易疲勞。生活不規律、熬夜,或者睡眠差一點,就會有心煩、頭暈、腰酸的癥狀。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,我特別註意細節。”平常劉醫生對衣食住行很講究。
  她說,自己通常晚上10點半就會睡,每天睡夠8小時;入秋之後每天會吃一勺自製阿膠膏,吃到開春;每天還會喝一杯紅棗山楂茶,加幾粒枸杞,補氣養血、滋陰潤肺,也能減脂。
  其實,醫館君知道,不少女孩子都會泡枸杞紅棗水喝,但是,你知道怎麼挑枸杞嗎?枸杞應該怎麼保存嗎?這次體驗活動,浙江省中藥飲片質控中心的主任張家建副主任中藥師,就會教大家20種常見中藥的辨識。
  另外,想減肥的女孩子可以來試試穴位埋線。
  大夏天不會出汗
  針灸或可幫到你
  針灸和推拿,大概是中醫當中最讓老外著迷的治療方法了,很多醫院的針灸推拿科,都會遇到來體驗的好奇老外。
  這次中醫體驗周,當然也少不了針灸的體驗。
  先考考大家,知道針灸有幾種針?可以治療多少種疾病嗎?
  估計知道的人不多。
  WHO(世界衛生組織)目前承認針灸對60多種疾病有效,但“阮氏針灸”傳人、國家級名中醫、省立同德醫院針灸科主任阮步青說,實際遠遠不止這些。
  “針灸有9種針具,形狀不同,功能也不同。用這9種針,可以治療五六百種疾病。”阮醫生說,很多大家想都沒想過的病,針灸都有療效。
  他遇到過一個病人,因為不會出汗,早上到杭州黃龍洞鍛煉,每次都要上下來回3趟,就是為出點汗。後來別人介紹他來阮醫生這裡扎針灸,真的好了。
  還有一位外地的病人,也是不會出汗來扎針灸,扎完第一次回家,火車站人擠人,發現自己出汗了,趕緊給阮醫生髮了個短信:醫生我出汗了!
  除了阮氏針法,這次體驗周,大家還有機會體驗其他3種不同類型的針灸:
  一個是頭皮針,斜斜的扎進頭皮的一種針法。
  “這種針,可以帶著走,回家拔掉也沒關係,我自己也經常在辦公室裡頭頂著針走來走去。”針灸科江凌圳說,因為頭皮下麵有顱骨保護,所以比較安全,留針時間比較長。
  這種針法,對失眠、焦慮、頸椎、腰痛都有用,所以她有時脖子不舒服就會給自己扎扎;但是臨床上,頭皮針對中風後遺症、腦萎縮這類病的效果更明顯。
  她的一位病人,73歲的老軍人,中風之後左側偏癱,得拄著拐杖走路。好在中風之後,他很快開始康復治療,其中之一,便是到江醫生這裡來做針灸。
  “中風之後癱瘓的肢体會麻木,他很仔細,哪裡開始有感覺了,都會告訴醫生。”江醫生說,她跟這個病人認識2年了,現在還在鞏固治療,肌力量已經大大恢復。
  前陣子,病人來送錦旗,是一大早來的。江醫生開了診室的門就去換衣服,5分鐘的功夫回到診室,牆上已掛好了錦旗,就是病人自己爬到凳子上,敲釘子,掛上去的。
  還有兩種是小針刀和浮針。小針刀不少人可能都聽說過,浮針瞭解的人可能就不多了。
  “浮針只扎到皮下,好像浮在上面,所以就叫浮針。”針灸科的李新偉博士說,浮針的特色,就是治療各種痛:落枕、網球肘、頸椎病、肩周炎,連痛經也可以。
  特別提醒:
  百種體驗項目,在微信“浙江名醫館”會有詳細介紹。
  本報記者 丁潁鵑 本報通訊員 樓建麗 鄭佳穎
  (原標題:夏季養生,體驗中醫良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w58pwum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