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中新網南昌11月7日電(蘇路程)記者7日從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文化館瞭解到,大致形成於清嘉慶初年、傳承300餘年的南昌清音正籌備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  南昌清音是江西民間曲種之一,髮端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,大致形成於清嘉慶初年,距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。和一般曲藝相比,南昌清音表演形式更豐富,有說唱、有扮相,樂隊有二胡、揚琴、月琴,演員用“南昌官話”演唱。
  66歲的範金蓮是南昌清音的第七代傳承人,1962年開始學習南昌清音。在她的印象中,由於曲調優美、形式豐富,南昌清音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特別受歡迎,“那時候,百姓有家庭喜事、店鋪開張都會請清音班子表演,特別是逢年過節,我們每天要趕三四個場子。”
  文化大革命時,南昌清音幾乎成絕唱,清音隊伍老化,老曲無人整理,新曲目創作停頓。近些年來,由於受多元化藝術大潮衝擊,南昌清音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,年輕人對南昌清音不瞭解。
  為搶救挖掘南昌清音,南昌市近年來成立專門普查班子尋找老藝人,整理傳統曲目,並將其引進高校、劇團,培養了一批80後、90後的清音演員。經過多年的搶救、挖掘、保護製作,南昌清音已經2011年入選江西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  2013年,南昌市東湖區進一步加強對南昌清音的傳承與保護,全面普查、搜集、整理現存的傳統手抄編撰《南昌清音曲目集》,給代表傳承人的“看家”曲目製作音像資料。目前,該區正全面籌備,把“南昌清音”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。
  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文化館館長閔思龍認為,南昌清音的曲目講述著每一個朝代的政治、軍事、文化和人民生活的故事,反映了南昌市民間民俗活動的全部內容。
  閔思龍稱,南昌清音有清末年間民間小調的遺音,有浙杭、湖北等地的民間原聲、原始的音樂。“它的豐富內容、基本特征及傳承歷史在我國音樂界中實屬罕見,對研究明、清代的江南一帶的民間音樂和歷史文化背景有很高的研究價值。”(完)  (原標題:南昌清音傳承300餘年 正申報國家級非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w58pwum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